精彩人生系列157
只要是华社活动,都不难看到陈玉康的身影。
虽然已达88岁高龄,深居简出的林连玉精神奖得主陈玉康依然心系华教,对华文教育的忧患意识不减,一口气捐了100万令吉予关丹中华中学,将其一生与华教挂钩到底,决不放弃。来自霹雳爱大华的陈玉康虽长时间在家休养身心,不再高调问事,不过,他对国内华教的新进展无所不知,密切跟进所有时事,中文报章不离手,扮演幕后抛砖引玉的角色。
他的爱华教事迹,不能用三言两语悉数道毕,他对社会的关怀,对华教的关心不轻言休,纵使体力不比当年,他不时发出的呼声,颇有作为。
陈玉康是一个传奇人物,他过去的贡献不必赘言,单看近期的关中成立过程,校务的规模,就知道他是一个言出必行,说到做到的人。
他向来严以待己宽以待人,不过,一旦有人不守承诺,说到做不到,认捐后却没有履行诺言,名字出现在应收未收的名单内,他会毫不客气的采取行动,充当起“坏人”,处处催收。
后辈们都对他的爱华教精神念念不忘,曾与他相处过的人,都会对这个老人家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对新生代,他挂在嘴边的叮咛包括:“年轻人要谦虚,有礼貌。”
长生学义工黄建钢频密为陈玉康调整,协助他改善健康。
以身作则 严守时间
与他人有约,陈玉康永远比他人早到,他对朋友的要求非常高,以身作则,严守时间,他害怕他人等他,也很怕等人。
小小的好习惯成就大事,从守时及尊重他人时间开始,他的人格发展都与诚信为根基,当年的杏坛里,所有关丹华教事迹,都与陈玉康有密切的关系。
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,他期望可以平平静静、安安乐乐的度过余生,但是心头总是安静不下来,他的良知导致他不安定,为正义而活,不平则鸣,愤怒老人这个雅号,实至名归!
好劳恶逸的陈玉康,以勤劳建设自己的事业王国,地大利。
陈玉康创立了彭亨董联会,他在2周年晚宴上与所有理事合影。
累积财力改善华教窘境
祖籍福州的陈玉康,30年代出生在霹雳州爱大华,早年丧父,从小是小当家,以半工读方式,在当地一所华小完成小学教育,初中年代,到一所英校上课,满足自己的求知欲。在教会的介绍下,他转入一所着名的英校完成高中课程,并考获英国剑桥文凭。
他曾当过登嘉楼雅姆新村华小校长,办学才干获赏识,执教过程中参加师训考试,是合格教员。曾在吉兰丹哥打峇鲁中华小学执教10年,他累积了不少教学经验。
他的性格从不墨守成规,胸怀大志,看到华教受到不公平对待,他深信必须有财力才能进一步改善华教的窘境,遇到机会后,他与好友集资筹组公司参与投标,踏上人生另一个里程碑,刻苦耐劳的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广发的人脉,使公司更上一层楼。
他目前是专营买卖棕油及棕籽出路欧上及园丘管理的地大利(Ditali Sdn Bhd)创始人,商誉日隆。
接近90岁高龄的陈玉康,依然关心华教问题。
发起大学基金造福贫寒生
天生好动的陈玉康曾活跃于社团,他创办了彭亨福州十邑会馆,出任马来西亚福州社团联合会总务,发起福州总会大学基金计划,让贫寒学生深造,功不可没。
他曾担任关丹积善堂总务达20多年,活跃于关丹中华总商会。
1984年,他参与推动及成立彭亨华人社团联合会,积极参与慈善活动,他的办事能力让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在怡保英华中学念高中的陈玉康(后排右一)。
陈玉康(左)赠送纪念品予福州主席拿督郭鹤尧。
投身华教事迹
陈玉康投身华教之路漫长,从童年到老年,都有说不完的事迹,太多刻骨铭心的往事,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与华教有关,他对华文教育发展留下的贡献太多,不能悉数留笔,只能以简要方式列出,让读者回味。
1983年:代表中华总商会出任光华华小董事长,期间,发动学校搬迁计划。
1986年:担任关丹中菁华小董事长,发动筹款重建校舍计划,耗资120万令吉的三层校舍在1991年竣工。
1989年:在彭亨华小董事联合会成立大会上,成为第一届主席。
1992年:发起彭亨董联会“独中生保送计划”,将贫寒的小六毕业生送到外州独中升学,深获好评。
1997年:出任董总财政职。(1997至1999年)
2002年:基于健康理由,辞去彭亨华校董事联合会主席及关丹中菁华小董事长职。
2002年:基于从80年代起积极参与华教事业,创立彭亨华校董事联合会,开创了东海岸华教新局面,他荣获林连玉基金会颁发林连玉精神奖。
2002年:卸下所有社团和学校职务,然而,对社会的关怀及华教的关心不减,不时发出抨击的呼声,不平则鸣。
2012年:推进复办关丹独中的提议。
2017年:受委为关丹中华中学永久名誉顾问。
80年代,陈玉康活跃于社团。
彭亨州福州十邑会馆第一届理事(1977年-1978年),前排左四为陈玉康。
关中建校披荆斩棘
2012年,被尘封的复办独中一事再度被提起,在陈玉康的推进下,由董总主催,彭亨州董联会发起的“5·20争取复办关丹独中和平集会”成功举行,出席者众,开启了关丹中华中学成立史的第一步。
时任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发出志期的关丹中华中学批文,当时董总叶新田与署理邹寿汉掀起“变种独中”风波,引发了长时间的骂战。为了反击不切实的指责,陈玉康频频通过媒体反驳,与对方周旋到底。
在阵阵骂声中,建校委员会主席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坚持筹办关中,举办了万人宴筹募义款,通力发起全国性筹募晚宴,为关中建校卖力。
虽然受到多番阻挠,然而,在华社的声声祝福下,关丹中华中学的硬体设施一砖一瓦的建设起来。
从批文到手直到关中建校完毕,关中在开课,2015年迁入宏伟的新校舍。
50年代的陈玉康(前排左),是学校的活跃分子。
后记:
身体力行华教工作者
陈玉康是不简单的名人,是华教通书,投身华教的心路历程是他精彩人生的中轴,身体力行的华教工作者,一头白发的愤怒老人。
当年,他发起复办关丹独中议程,经过多番荆棘,关中终于落成,如今,他已在家休养身体,与太太及孩子享受天伦乐,除非必要,他已不问世事。
白发苍苍的他少了当年的锐气,多了一份祥和,说起华教,他还是带着厚重的关心。
他的精彩故事,难以逐一述说,只能用简历方式让读者回味当年的教坛盛事,这位老前辈雷厉风行的作风,愤怒老人的称号,可不是盖的!
想多了解这位老前辈的事迹,可到关丹地大利公司楼上的“陈玉康文物馆”游览,通过写实的资料亲近陈玉康。
在怡保英华中学念高中的陈玉康(后排右一)。